电影中的烟火气:奶奶的最后一面,一家人的天伦之乐
图片 | 视觉中国
五道君说道:
冬天渐渐来到广州。
每当天气寒冷,岁末将至的时候,肉眼就能看到一缕缕烟花。
但城市里的烟火气总是有些微弱,即使是在广州这样的城市。
说起烟花的味道,总是容易让人想起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场景。
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,长春一位奶奶被确诊肺癌晚期,生命只剩三个月,但远在异国的家人一直瞒着她,以“回国给孙子办婚礼”为由,想见她最后一面。
电影里有很多这样的场景:奶奶在厨房里煎着煎饼,一家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上吃饭,热闹非凡,充满了家的气氛。这样的家庭幸福让奶奶精神抖擞。
图片|Pepper Photography
故事的最后,他们还是没有告诉奶奶她的病情。在国外长大的孙女比莉离开时,奶奶给了她钱,并告诉她不要让自己陷入困境。比莉告诉了奶奶她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。
奶奶乐观地安慰道:“一个人的精神支撑很重要,你会成功的。”
电影改编自真实生活,奶奶的原型六年前就被诊断出患有癌症,至今仍健康。
看上去是家人的团聚治愈了奶奶,但实际上,得到安慰的却是异国他乡的子孙们。
图片|摄影:兄弟
图片|来自网络
正如孙女比莉一样,她从奶奶强大的生命力中汲取力量,从家人团聚的烟火中感受到温暖。回到异国他乡后,无论路途多么艰难,她都能走下去,因为奶奶是她的精神支柱。
我们常常以为回到家乡陪伴老人是对他们的一种安慰,但正是家乡浓郁的烟火气,无形中治愈了我们在城市里饱受摧残的心灵。
图片 | 视觉中国
——
《早餐中国》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:只要早起,就能找到家乡。
还记得家乡老街上的早晨,总是充满着温馨的烟火气和人情味。
因为起的早,能在各种带有浓郁烟火气息的早餐里找到童年味蕾的回忆,能在老街里感受到打开门之后村民们熙熙攘攘所营造出的烟火气息。
照片:Jie Sin-Photo
照片:AJian
那条老街,杂货店、包子铺、面馆、菜市场、鱼摊,随着岁月的流逝,越来越显得深厚,每逢赶集的日子,人们早早起来买菜。
离开家乡的人,总会怀念家乡的风土人情,海鲜就是这个小镇离开家乡人的风土人情。
所以你总能看到天还没亮的时候,渔民们就把从码头收购的深海鱼虾扛到市场去卖。
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家长早起只是为了买新鲜的鱼,煮一锅浓郁又滋补的汤。
照片:bonjour-ocean
“今天我孩子放学回家,所以我给他买了一些鱼。”
“最近鱼有点贵”
此时,迷蒙的雾气中,早餐店里开始升起炊烟,融入了白雾之中,人们的聊天声也混杂在闲适的生活之中。
在这样的地方,日常生活的氛围会疯狂生长,催化人情味。
那些卖鱼的大叔,那些开早餐店的老板们,他们把时间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家乡,为归来的游子燃放烟花。
在外漂泊,很多事情都要我们独自面对,但城市里的红灯绿瓦,没有一个留给我们;喧嚣的声音,没有一个在呼唤我们。
所以我们才这么怀念家乡的风景和烟火。
照片:bonjour-ocean
图|光影组合-照片
可是身体在异乡,胃却在家乡。
阿成说:“所谓想家,就是吃了外国食物,难以消化,所以就开始心烦意乱。”
家乡的温暖,在于总有人一大早就从山林湖海里采集、抓捕你最爱的家乡美食,满足你的口腹之欲。
在熙熙攘攘的街市里,你不会感到孤独,因为有人陪伴。
我们向往的不仅仅是家乡的风景,更是充满人情味的当地生活氛围。
图|刘刘爱吃炒酸奶-写真
——
有的烟花的气氛是热闹的,让人心情舒畅;有的烟花的气氛是祥和的,让人心情舒畅。
每年过年,我都喜欢去奶奶家守着炉灶,听柴火的声音,闻炭火的味道,看蒸腾的热气。
大概是出于对饥饿的恐惧,以及对主食的热爱,中国人每逢节日都要做年糕。
图片|Lemon-Photo
图片|摄影:seiko00
我奶奶家每逢过年都会做叶饼,这是一种面点,用面粉做皮,里面有花生、椰丝、芝麻做馅,外面贴上菠萝蜜叶,放在蒸锅里蒸熟。
这个过程全家人都参与,我的工作就是看火,工作量很大,经常要从早上烧到下午。
蒸的时候小孩子不要一直问为什么还没熟,老人家说越问越不熟,我就默默地添柴加水。
照片:watermelon474
有时我会直接把几个红薯扔进柴炉里烤,红薯在炭火上滚动,直接接触到烟,这让红薯有了另一种完全像烟花一样的味道。
耐心的等待,等待烟花弥漫,等待年糕变得有嚼劲,等待红薯散发出柴火的焦香味。
我手里捧着热腾腾的红薯,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,看着热气腾腾的红薯,感觉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。
图片|Musan22-Photo
图片|摄影:朱颖ZHUYING
乡村的夜晚,我听见外面有人做饭的声音,妈妈们喊孩子吃饭的声音,也听见面前柴火劈啪作响,开水汩汩流淌的声音。
杂糅的声音很多,却让我感觉无比安静,让我不愿意多说一句话,让我瞬间超越了现实生活的疲惫。
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沉默是如此珍贵。
喧嚣让我们焦虑,总是急着要追赶什么,但是烟花的氛围却让我平静。
搬一把矮凳,在午后的柴火噼啪声中,耐心等待炊烟升起。
我的心就像掉进了棉花里,温暖、柔软。
图片|蓝星清摄
——
对于在城市里漂泊的人来说,家乡成为了他们再也回不去的地方。
多少人独自在城市的霓虹灯下加班,一边吃着外卖,一边会怀念回家等待自己的夜灯。
每次过年回家,高速公路上总是堵车,要绕很多弯,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。
乡下没有明亮的灯光,朦胧的月色中却亮着一盏夜灯,那是妈妈留给我的。
只要这盏灯亮着,我永远有一个家可以回去。
图片|来自网络
图|月刊红墙-写真
我怕他们睡着了,就悄悄打开门,结果发现他们没睡,经过一年的辛苦,他们现在轻松多了。
“回来了,赶紧把包放下,饿不饿,我给你煮碗粥。”
冬天深夜吃一碗粥,是最温暖的事。
妈妈到厨房,洗了米和锅,用小铁锅煮了蟹肉粥。那是昨天我回家后她从菜场买来的蟹肉。一会儿,厨房里飘出炊烟,粥煮好了。橘色的蟹肉糊裹在米粒里,米粒外面裹着一层淡淡的油。
打开盖子后的热气模糊了我的视线。
经过一年的流浪,十几个小时的奔波,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陶渊明说“雨过天晴,渔家炊烟是湿的”。为什么烟是湿的?因为它湿了我的眼睛。
照片:Anrango-Photo
深夜的烟花,是妈妈辛劳的映射,是我们在心烦意乱之后得到的慰藉,是我们在身心疲惫之后休息的云床。
我知道很快我又要深夜出门,坐在离开故乡的公交车上。薄薄的玻璃把我们隔成了两个世界。她在车厢那头向我挥手,你在这头思念着她。
距离城镇只有几公里,但此时我希望这条路又长又直。
让她多看看我的背影。
它让我能更经常地看着家里的灯。
图片 | 视觉中国
诗人说:“人间的烟花,气味芬芳,令人流泪。”
烟花的烟雾让游子流泪,烟花的温暖抚慰着心灵。
他们俩都是容易流泪的人。
又快到年底了,希望这次可以回家。
家乡的气氛依然如旧。
图|南燕摄
文字由悟道原创,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· 24小时闪购·
任意 2 件商品可享 10% 折扣